top of page
Search

针灸有什么作用 ?谁不适合针灸治疗




针灸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的适应范围很广,举凡内、外、伤、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的许多疾患,大部分都能应用针灸来治疗。那么,针灸最适用于那些疾病?哪些疾病用针灸治疗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用针灸疗法又是否有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呢? 哪些人不适合针灸治疗呢?


针灸有什么作用?


针灸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一是预防保健,二是治疗疾病。那么具体而言是针对哪些症状和病症的,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这样会让大家对针灸有更加准确的认识。

 1、针灸有疏通经络的作用。

  简言之,就是人体的经络会出现一定的淤阻现象,采用针灸法,可以使经络保持通畅,并且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往往经络不通的人,气血不通,就会表现出浮肿、肿胀、瘀斑等症状,采用针灸治疗后,可以有效缓解。

  2、针灸有调和阴阳的作用。

  阴阳失衡指的就是我们身体的平衡被打破,此时就说明我们生病了,通过针灸可以使身体逐渐的趋于平衡,告别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43种针灸有效的病症

一、呼吸系统疾病

1.鼻窦炎;2、鼻炎;3、感冒;4、扁桃腺炎;5、急、慢性喉炎;6、气管炎;7、支气管哮喘。

二、眼科疾病

8.急性结膜炎;9、中心性视网膜炎;10、近视眼;11、白内障。

三、口腔科疾病

12.牙痛;13、拔牙后疼痛;14,牙龈炎。

四、胃肠系统疾病

15.食道、喷门失驰缓症;16、呃逆;17、胃下垂;18、急、慢性胃炎;19、胃酸增多症;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21、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炎;22、急、慢性结肠炎;23、急性(慢性)杆菌性痢疾;24、便秘;25、腹泻;26、肠麻痹。


五、神经、肌肉、骨骼疾病

27.头痛;28、偏头痛;29、三叉神经痛;30、面神经麻痹;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32、周围性神经疾患;33、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34、美尼尔氏综合征;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36、遗尿;37、肋间神经痛;38、颈臂综合征;39、肩凝症;40、网球肘;41、坐骨神经痛;42、腰痛;43、关节炎。


针灸有何副作用?


只要符合卫生标准,由合格中医师操作,针灸的副作用相对非常小。针灸时出现的“酸、麻、胀痛”感也属于正常现象,在中医角度称之为“得气”。出针时偶尔会有轻微出血的情况也不必感到惊慌,那是因为我们的皮肤有许多毛细血管。

在针灸减肥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厌食、口渴、大小便次数增多、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因为通过针灸治疗,机体的内在功能不断调整,促使新陈代谢加快,能量不断消耗,而出现一些临床症状。等机体重新建立平衡,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哪些人不适合针灸治疗呢?


  1. 白血病人群不适宜针刺等。

  2. 体质虚弱人群,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用卧位。

  3. 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人群,此类人群不宜立即针刺,需待其恢复后再治疗。

  4. 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此类人群不宜针刺。尽量避开血管针刺,以防出血。

  5. 小儿囟门未闭合人群,头项部腧穴一般不宜用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针法,不宜留针。

  6. 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这些人群的凝血时间比较长,或者是难以凝血,导致针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也是不适宜实施针灸的。

  7. 孕妇、习惯性流产者,6个月以内者,小腹及腰骶部穴位禁针;6个月以上者,上腹部及某些针感强烈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也应禁针, 除非是为了催生。月经期间如果血量大也不宜用针。

针灸建议:

  • 不过饱或饥饿

  • 针灸后一小时内不洗澡或游泳

  • 全程放松疗程更佳。





1 view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